我国国际海运发展历史

2019-12-05 6320

       我国国际海运进入全面发展时期,经过近40年的努力,国际海运 内部支持要素发展问题基本解决,成为全球海运重要大国。形成国际海运发展核心能力,全面提升海运保障性、竞争性和引领性。

1.1949~1959年:起步和探索发展时期 

       为实现新的起步奠定 了初步的基础;在行业管理上,实行了以计划生产管理为中心的管理体制,构筑了各个产业间互动机制,企业的核心任务是完成计划下达的生产任务。企 业的诞生、发展壮大,乃至消亡都在政府统一计划下运作。随着国民经济的发 展,建立了海上交通安全监督基本制度。初步形成由远洋运输、沿海运输、港 口、海运辅助业、科研、教育和支持保障系统组成的海运系统构架,这一时期, 在我国国民经济全面恢复发展的带动下,海运得到较快发展,外贸受到反华势 力封锁发展缓慢。这一时期,保持年均32%的 快速增长,其中外贸货物保持了17%的增长,国际海运需求在内贸需求推动下达 到第一个高峰。直 属运力规模达到约55万载重吨。

       以恢复、改造为主,形成了我国沿海港口基础 设施的基本格局。这一时期,海运发展总体上处于以外延式扩大再生产模式 为主的恢复发展阶段。 

2.1960~1971年:曲折调整时期 

      1962年一度降至1959年的54%,至1971年恢复到12年前的水平,外贸吞吐量仅2200多万 吨。同时由于国际上各种反华势力对我国的封锁,我国国际海运发展十分艰难。为改变这一状况,1970年周总理提出力争在1975年改变主要依靠租用 外国船舶的被动状况,这一时期我国海运基础设施建设基本陷于停滞,总体上 处于曲折调整的阶段,海运处于十分困难时期。 

3.1972~1977年:外贸驱动、奋力前行的发展期

      我国对外贸易 迅速发展,加之东北石油的开发和外运,引起我国海运需求量的迅速增长,沿 海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1977年达到1.6亿吨,外贸吞吐量增长到4248 万吨,分别比1971年增长62%和87%。面对需求的快速增长以及困难的发 展环境,国际海运业奋力前行。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长江沿线建设了一批以钢 铁、石化和火电为代表的大型企业,奠定了大宗散货运输江海联运发展的基 础;在全国扩建、新建了一批深水码头;根据 周总理5年改变远洋运输局面的指示,克服“风庆轮”事件影响,海运船队实 行了造船为主、买船为辅的方针,创新利用中国银行贷款、交通部以营运收入 的发展机制。


电话咨询
咨询留言
在 线 客 服 X

QQ咨询

微信二维码

客户服务热线

18824138009